過去,在年輕人選擇職業的時候,長輩總會有句話相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就是真理。這固 然是很有道理和智慧的一句話,然而在今天,我們所能選擇的行業已經遠遠超出了老話所涵蓋的范圍,而更多的行業也提高了進入的門檻,這意味著,你在敲開一個 職位大門的時候,手里要拿著至少不低于大學本科的相關專業文憑,還有在該領域的實踐經驗,為了得到這些,你已經付出了許多年的時間,還有不菲的金錢和精 力。經歷一番拼搏,每個人都會成為職場中人,有些人覺得這份工作正是自己要的,自己的能力在這份工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也得到了滿意的回報,他們充 實而快樂,越來越自信。但不幸的是更多人在一生中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或是崗位,往往,一份工作總是看起來很美,等到真的從事它了,卻很快令人倦怠。于 是,自我懷疑產生了,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是不是因為我本來就缺乏能力?
很多高三畢業參加高考的孩子,就已經開始經歷面對選擇時的迷茫。自己讀了十幾年的書,卻從來沒有時間思考過將來要做什么,或者自己適合做什么,拿到高考成 績之后面對厚厚的一大本學校和專業目錄,發現比面對數學習題的時候還要無從下手。家長們這時候總是責無旁貸地擔當起顧問和監護人的職責,四處咨詢,綜合分 析比較,替孩子選定幾個前途遠大的專業。家長與孩子相比,無論社會經驗還是人生閱歷都要豐富得多,無疑是提供意見的最佳人選,但是面對這樣日新月異的社會 變革,花樣百出的專業設置,很多家長還是有力不從心之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孩子自己的興趣和性格,究竟更適合做什么職業,其實是更應 該考慮的。在大學的咨詢經驗清楚地說明,很多的孩子勉強學著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在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面對職業選擇的掙扎和苦惱。
良好的職業選擇有兩個要素是必備的,一曰知己,一曰知彼。知己是指對自己要有所了解,包括興趣、愛好、能力等因素,比如自己的性格是更外向還是更內向,是 喜歡操作還是喜歡理論,是不是富有遠見,等等。知彼則是指對各種職業要有所了解,知道各種職業所要求的素質有哪些,例如做一個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條理 性、計劃性,善于人際溝通,樂于合作等能力。
目前有很多量表滿足了這樣的需要,能使你在較短時間內對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認識,并幫助你從個人興趣和優勢出發,選擇可能最適合你的職業方向。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種幸福。祝愿每個人都能找到這種幸福!
小知識:
職業傾向方面的常用量表有
MBTI心理類型量表;
霍蘭德職業傾向量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