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他愛上了媽媽
可可,19歲,男生,高三,獨生子,高個子,愛踢足球,愛唱歌,喜歡王力宏。學習很刻苦。話語不多,朋友不多,沒談過戀愛。
父親是公司業務經理,忙于工作出差,與家人的交流甚少,很威嚴,脾氣不好,可可說他不會關心家人,比較冷漠。母親是幼兒園老師,性格隨和開朗,愛說愛笑,對兒子和丈夫很體貼,照顧細致。
可可家教很嚴,不準隨便出去跟小朋友玩,所以童年很孤獨。記憶中爸爸總是那么忙,那么嚴厲,常常打罵自己。媽媽在學習上要求很多。但是媽媽的照顧也很多。媽媽還總是把可可看成是長不大的孩子,總是照顧著和要求著。
媽媽對可可的照顧和疼愛中,有很多身體上的接觸,比如總是摸摸小臉親一口;十幾歲了還幫可可洗澡;即使可可初三了,上街時她還挽著兒子的胳膊。媽媽親密可可當時也沒覺得怎樣,也覺得媽媽挺可愛。
可可從小沉默無趣,朋友很少。直到初中才有兩個球友。學習成績一直保持較好,這是他為之開心的事情。
高二期中考成績很差,可可為此非常懊惱。之前不久,他又認識飛幾個球友中有兩個總是言語苛刻,毫不留情地說可可球技差。回家后他總是找媽媽傾訴,跟媽媽發火,從媽媽那得到安撫。可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癥狀就是對媽媽行為不當。這些問題錯綜地發生著。
癥狀簡介:
高二下學期以來,可可對媽媽舉止不當,常常喜歡撫摸媽媽的身體,難以控制。可可自卑,總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無論是學習、踢球還是交朋友。并有幻聽,耳邊縈繞著蔑視的語言“太差勁了”、“真完蛋”之類。與異性交往比較緊張,盡量躲避與女生說話。但自己很希望像別的男生那樣受到異性的歡迎。
一直用藥,緩解幻聽和頭疼癥狀,由于幻聽頻繁,且頭疼,學習很辛苦,晚上入睡也困難。
個案分析:
從個案的經歷來看,與其疾病癥狀相關的問題似乎很明顯,一個是可可對母親的依戀及愛戀,這與他從小與母親的親密交流和與父親的疏遠關系有關,由于母親扮演的角色不僅是撫養者,甚至也是一個玩伴,也是可以與之特殊親密的人,而其他人則疏遠。現在的可可正值青春期,本是情感依戀從對父母轉向對異性的時候,可是這時的可可仍然還是人際疏遠,情感壓抑,內心自卑的孩子,所以轉向就很可能發生障礙。加之母親一直以來對可可也是很親密的,于是母親此時成了可可情感愛戀的對象。
另一個自卑心理的形成也是由來已久的。由于可可從小一直比較“差”,無論是父母還是同學都這么說,于是自己也就認為是這樣的。如今自卑心仍然在作怪,這影響了他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在外面無法獲得滿足,就會轉向對寬容的母親尋求安撫。而媽媽不但可以包容兒子的不完美,還具有可愛、開朗、溫暖的性質,所以可可將愛戀投射給了媽媽。
我們也一起做沙盤游戲心理分析和治療。期待能從深度心理層面解開這個愛戀母親的情結和自卑情結。
治療過程概述:
每次治療都很隨意,他想做一個沙盤的時候就做,想談談的時候就談。很多話題是圍繞著諸如學習壓力,集體活動和與父母漸漸增多的交流。事實上,在得病的一年多時間里,這個家庭也和可可一樣發生著變化。
治療效果:
面談及沙盤伴隨進行著,大約在第9次咨詢結束后的周末,可可學校組織了戶外野營活動,活動中可可表現的比較自然、積極和外向,主動地參加勞動,還在全校師生面前唱了幾首歌,這使可可感到非常自豪。在這次活動中,可可又交了兩個好朋友。此后的幾周里,可可說自己的生活快樂了許多。
在第14次咨詢中,可可的沙盤里出現了一對年輕人,是大學畢業后的自己和女朋友,他描述著未來的自己和女朋友,很開心。
沙盤游戲治療一共進行了22次。在最后的兩次咨詢中,可可談到了很多關于父母、學習和生活中的事情,有的是回憶,有的是希望,還有的是現在的事情。這時的他已經顯得成熟了一些,有一種體會生活的心態。
而事實上,可可對媽媽的沖動行為幾乎已經沒有了,時而有一點點心里面的沖動,但這是他完全可以控制的。他也開始對身邊的女生有所觀察,更多的異性朋友也在慢慢結交。我們都可以祝賀可可,他的情結在融化。
(案例來源:杭州東方心理分析研究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