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情緒教育,相反的,迫于別人的期望,我們會觀察周圍的人,從中學習被社會所認同的方式去處理情緒。但實際上,很多人并沒有從別人身上復制到處理情緒的健康方式。
顯然,關于情感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疑惑,這里也列舉了一些最常見的誤解:
我沒法控制自己的感覺。
不管你的情緒好壞,那并不意味著你就得被困在這個特定的情緒里。你完全可以做出些改變,能夠影響到你的感覺。要想改變,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跟行為方式。
發泄情緒能讓我感覺好些。
一個廣泛存在的錯誤觀念就是:你如果沒有跟人傾訴,那你一定是在抑制自己的感情。但研究表明,結果恰恰相反,當產生憤怒情緒時就是這樣。摔枕頭發泄,把認識的人都叫來,告訴他們你過得有多爛,這樣只會讓你更加興奮,而不能讓你好起來。
要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我不成了機器人了!
有人認為,控制情緒就是要表現的沒有情緒一樣。事實并非如此,現實主義的觀點是:我們會有諸多情緒體驗,但我們大可不必受制于它們。糟糕的一天結束時,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讓自己好起來,而不是在這壞情緒里走不出來,這樣也損害健康。
要是你還不習慣思考分析自己的感覺,要想覺察并理解自己的情緒還是有些難度的。就像生活中很多技能一樣,只有不斷練習,你對情緒的認知,忍耐力與控制力才能有所提升。精神的強大,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活的成功,關鍵在于對情緒自我意識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