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精神病醫生看到的抑郁病人比其他精神病為多。“抑郁”一詞因多方面使用而含義混亂。首先,它可單獨用來描述情緒,但抑郁的情緒(不同于憂傷)通常僅僅是抑郁綜合征的一個癥狀。美國精神病學會編的《精神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11)把“抑郁性神經官能癥”、“更年期憂郁癥”和“躁狂-抑郁病”分開,這樣,用病因與現象描述搗亂了對嚴重性的估計。避開這些問題而按是否伴有其他情況進行分類是一種有用的分類方法。根據此種新分類,分原發性情感性疾病與波發性情感性疾病,前者指以前沒有精神性疾病(除抑郁與躁狂以外)的那些情感性疾病,后者指以前存在精神性疾病而發生的情感性疾病。按此方法則情感性疾病的診斷學分類不決定于情緒異常的嚴重性或病因。根據其他疾病分類學進展,以精神病理學表現為基礎如幻覺、妄想和牽連觀念等分精神性與神經性抑郁,分內源性與反應性抑郁。反應性抑郁起因于外界的應激事件如喪親、疾病;而內源性抑郁則與環境觸發機制無關,且有一組特征性表現。近年來還分單相性情感性疾病(這類病人只有抑郁性發作)及雙相性情感性疾病(這類病人不管有無抑郁,均有躁狂),并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可與原發性、繼發性的分類方法結合使用。雖然過多地談論這些分類學的事情不屬本章范圍,但注意到正常情感與抑郁之間界線還不清楚這一點是需要的,醫生應經常對患者存在抑郁的可能性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持續存在嚴重的抑郁,除了情緒單獨障礙以外,可能還有其他特征。快感缺失、憂愁、孤獨、沮喪構成了抑郁綜合征的臨床特點。抑郁病人的典型表現有食欲與體力喪失;睡眠障礙——失眠或睡眠過度——多見;思想常不易集中。語言、記憶和運動能力均可受抑郁的影響。初期可以出現各種心身的癥狀,并隨抑郁的加重而更顯著。自尊心低下,失望無能的感覺,內疚感也常見。抑郁常伴隨自殺動機,企圖自殺成真正自殺。
現在,流行病學的證據說明,成人中約15~20%在他們的生活中有過抑郁,女性多于男性,雖然任何年齡均有發生,但以成年期多見。
抑郁有一特點,即臨床過程要數月才能消退,以往認為平均要6~8個月,而現在較輕的也能診斷,所以此數字需要修改。Murphy等經對原發性情感性疾病的病人縱向研究發現,過5年后,16%仍有抑郁,24%無抑郁復發,60%抑郁再次發作,時間自二周至一年不等。另一方面,Lundquist發現,三分之二抑郁病人只發病一次,目前還無法預見哪些病人易于復發。
抑部對性的影響因人而異,但性功能障礙的程度通常并不象其他標準那樣反映抑郁的嚴重性。有的病人生活中其他方面很好,但對性卻完全失去興趣:而另一些病人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都不正常而性功能卻與病前一樣好。對這種程度的變異還不能解釋,但應認識到,配偶的性行為、病人對性的態度(是為快感還是為了盡責任,是經常還是偶然)等因素在病人的性關系和性行為中,與整個抑郁癥狀一樣,肯定是起作用的。
多數抑郁病人性欲顯著減退。實際上,從性的角度看,此是椰部的標志,因為許多病人,顯然對性不感興趣,常不能從性活動中得到滿足,但從生理學角度看,還是有性功能的。抑郁病人通常沒有什么性的幻象或意念,雖然抑郁病人被動的性行為受影響較少,但主動的性行為卻顯著減退。性啟動(男性之勃起功能、女性之陰道潤滑功能)的機制是完整的,但性啟動的感知常減退。
雖然約70%抑郁病人有性欲減退,但抑郁病人中不足三分之一有性功能障礙。Woodruff等發現23%原發性情感障礙的男性有陽萎。Tamburella及SeppecCr注意到抑郁病人勃起反應的能力與抑郁發生前相比只稍有減退。在一組有雙向性抑郁的男性病人中,陽萎11例(27.5%)。至今尚無女性抑郁病人性反應性的研究資料。但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只小部份有性高潮缺乏。有性功能障礙的女性中抑郁發生是否比性功能正常者要多,此是目前資料還不能回答的一個重要問題。
當抑郁引起性功能障礙時,多種行為和關系問題可以掩蓋它的存在。例如,抑郁病人可減少與其他人的社交接觸,因而減少社交活動、快活動與感情交流豹機會,有時此種社交活動的減少,被配偶誤認為由于情感或性吸引力減少所致。當發現有性功能障礙時,可誤認為是同時存在其他問題所致;面這些問題則是抑郁的其他表現——如,陽萎被誤認為與全身性癥狀有關,性啟動受損被認為與失眠有關,性欲減退錯認為是某一應激事件所造成,而實際上該事件是抑郁的原因。
抑郁病人可有一些少見的性行為改變,如露陰癖、戀童癖、同性戀、亂倫、性妄想等,但這些問題的發生率肯定比躁狂病人中發生的少。此外,性倒錯病人發生抑郁相當常見。抑郁病人還可能發生私通以刺激他的情緒與性活動。
應該認識到抑郁可由以前的性問題所引起,典型者隨性問題的解決抑郁可獲得戲劇性地消退,但這些抑郁是輕的。因為這些抑郁病人對藥物治療可能無效,所以作為臨床醫生,區別由于受挫折及常伴隨性功能障礙的自尊心低落所致的繼發性抑郁和由于抑郁的出現照發生性問題這二種情況是很重要的。更典型者,抑郁的性功能障礙繼發于情感性疾病,這只有在抑郁治療有效時才能得到解決。
近幾年對抑郁的生化與神經內分泌機制的研究積累了越赤越多的證據。有些資料提示抑郁可能有遺傳基礎。越來越多的文獻提出了許多關于情感性疾病與兒茶酚胺水平及其他許多激素異常的理論。其中哭令人信服的假設認為抑郁是大腦中腎上腺素能受體部位兒茶酚胺,尤其是去甲腎上腺素絕對或相對缺乏。另—些研究者發現抑郁病人5-羥色胺相對缺乏,并提出了關于這一生化異常的病因機制。關于抑郁病人生長激素分泌動力學改變、甲狀腺與生殖腺功能改變還沒有詳細記載,但一般認為可能有基本的生化異常或體質傾向性。因為丘腦下部與邊緣系統對抑郁時經常出現的異常功能——包括食欲、睡眠,情緒調節、性欲方面等的調節顯然是重要的,所以這方面研究之進展可對抑郁病人臨床處理有進一步了解。
當抑郁病人經恰當的藥物治療情緒提高時,他們會感到性欲和對性活動的興趣也有提高。但約5%用三環化合物治療的抑郁病人卻不是這樣,盡管其他多數癥狀消失,但性功能卻惡化,實際上這些病人中有許多人他們由抑郁所致的性欲或性功能改變并不重。此現象目前尚無法解釋。
抑郁的處理必須個體化,以適應每個病人的需要。雖然化療與電痙攣治療療效都很好,但心理療法對抑郁病人重新參加社交是一種有用的輔助治療,對保持自尊心、改善焦慮所遺留的問題是必需的。對抑郁已經解決而仍然有性困難者進行性治療當然是合適的;對選擇性的輕度抑郁而認識功能尚未顯著受損者在急性抑郁發作期用性治療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