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情趣视频在线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福利在线播放/婷婷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片

經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是誰?
申荷永
 
    當人們懷著眷戀與惆悵回顧20世紀、心懷忐忑憧憬面對新世紀的時候,弗洛伊德悄然再度進入人們的生活。誰讓上個世紀的評論家們,把“弗洛伊德”稱之為“幽靈”呢?
    在那眷戀之中,人們給與弗洛伊德以“充分”的懷念:在世界主要媒體所評價出來的影響20世紀的100個人物中,弗洛伊德亦然顯得耀眼;人們把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放在20世紀開始的第一頁,公認它為“改變歷史的書”。
    在那忐忑之中,仍然彌散著潛意識的氣氛與力量,那正是弗洛伊德存在的因由,它仍然屬于“未知”的領域。又有誰能夠想像“9·11”事件的發生以及隨后整個世界的變化呢?
2002年8月8日,我再度來到維也納貝爾加澤街19號,重訪弗洛伊德。
 
一、弗洛伊德印象
這是我第三次來到維也納,第三次“親近”弗洛伊德。但是,我對于弗洛伊德的印象以及弗洛伊德在我心目的形象,是慢慢地形成的:有著最初的帶有某種神秘氣息的遙遠的呼喚,有著高覺敷老師的悉心教授,也有著我自己心理分析的親身經歷。
(一)俄狄浦斯的化身
走進維也納貝爾加澤大街19號的弗洛伊德博物館,弗洛伊德與其妻子瑪莎年輕時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各自分開的單獨照片,懸掛在弗洛伊德辦公室正對進門處的墻壁上。但是,在那兩幅照片之間,則是一幅俄狄浦斯猜斯芬克斯之謎的照片。弗洛伊德博物館里的紀念品——弗洛伊德銅像,其正面是功成名就的弗洛伊德肖像,背面呈現的竟是在猜斯芬克斯之謎的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之名著《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其人物原型則有著更為久遠的古希臘神話傳說背景。他的出生預示著非凡的命運:腳上被釘子穿破了的俄狄浦斯在異國他鄉度過了18年,重新踏上故土的時候,在無意的爭斗中殺死了拉伊俄斯國王,實際上正是自己的親生父親;自信果敢的他猜破了斯芬克斯之謎,被推崇上國王的寶座,與剛失去丈夫的王后結婚,實際上那正是自己的生身母親。
盡管俄狄浦斯的命運中蘊含著巨大的不幸,但他也是幸運的,他猜出了斯芬克斯之謎,他是時代的驕子。那是人了解自己的開始,那是人認識自身的里程碑。弗洛伊德在1895年7月24日做了一個夢,醒來之后進行了努力的分析,然后悟出了“夢是愿望的實現”的道理。于是,激動不已的弗洛伊德在其日記中寫到:1895年7月24日,斯芬克斯之謎被弗洛伊德博士揭開了。
隨后的3年中,也即從1895年到1898年,弗洛伊德做了3年的“自我分析”……在這3年中,弗洛伊德與威廉·弗利斯(W. Fliess)保持著密切的通信聯系,后來曾作為《精神分析的起源》一書出版。弗洛伊德自我分析過程中最重要的發現,便是“戀母情結”——每個小男孩,都會暗戀自己的母親;而相對應的“戀父情結”,則表示每個小女孩也都會暗戀自己的父親。在這種“暗戀”之中,同樣會有潛意識的兒童性欲的成分。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也被稱之為“俄狄浦斯情結”,因為神話傳說中的俄狄浦斯正是弗洛伊德所描述的潛意識心理現象的原型。
“俄狄浦斯情結”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點,那也是他自己的親身體驗。在寫給弗利斯的一封信中,弗洛伊德曾有這樣的表白:“當我從自己的童年經歷的回憶中,覺察到對母親所抱有的非份之想,真是羞愧難當,更是難以啟齒……但是,為了我的研究,我還是決定將其公布于眾。”[1] 在所有的精神分析過程中,“戀母情結”及其所包含的意義,始終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俄狄浦斯的后半生充滿了不幸。盡管曾是猜破斯芬克斯之謎的時代幸運兒,盡管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盡顯其優秀的品格,命中注定的災難還是降臨。他被告知自己就是殺死自己父親的兇手,并且和母親結婚生育了子女。可憐的俄狄浦斯忍受著身心的巨大悲痛,放棄了所有的一切,弄瞎了自己的雙眼,獨自去承受命運中的苦難。“那個悲慘的時刻到了。俄狄浦斯顫抖地拿起手杖,探索著朝喀泰戎山的方向跌跌撞撞地走去,去忍受那漫漫長夜的無盡苦難。”這是索福克勒斯劇本中的描述。喀泰戎山便是俄狄浦斯出生三天后,帶著腳上被釘子穿破的傷痕被丟棄的地方。
即使在命運的掌握之中,也不喪失其固有的人格,那便是俄狄浦斯。大女兒安提戈涅放棄皇宮的生活,自愿陪伴“父親”流放。她攙扶著這位盲人,四處漂泊。他們在希臘各地到處流浪,乞討度日,經歷著苦難的生活依然保持著高貴的精神。最后,在雅典歐墨尼得斯女神的圣林里,那里散發著葡萄藤的氣息,飄揚著橄欖樹和桂花的清香,俄狄浦斯與女兒做最后的告別,依然帶著他高貴的精神和超凡的氣度歸去他的旅程。
像俄狄浦斯一樣,弗洛伊德有自己的驕傲,也有自己的悲哀。潛意識的發現以及創建發現潛意識的方法,都是他的不朽貢獻。德國納粹的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學生與追隨者的背叛與分裂,以及身患癌癥,也都是弗洛伊德的不幸。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英國倫敦去世。在此之前,弗洛伊德曾告訴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希望在他的墓碑能刻上這樣一句話:“他揭開了斯芬克斯的謎語,他是本領高強的人。”這是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這也是俄狄浦斯的化身。
 
(二)單純固執的性格
鐘斯(Ernest Jones)是弗洛伊德的法定傳記作者,此人也是弗洛伊德的學生,出色的精神分析學家。當他為撰寫《傳記》向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提問“什么是弗洛伊德的最突出的性格?”的時候,安娜毫不猶豫地回答說:“他的最突出的特性,就是他的單純。”實際上,弗洛伊德去世之后,許多記者和學術界的人士,也都提出過類似的問題,而安娜總是那樣自信而堅定地如是回答。
弗洛伊德單純嗎?或許有人會這樣認為:“若是弗洛伊德也單純,那么所有的人都會是單純的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由于弗洛伊德所研究的對象--人的潛意識,由于弗洛伊德在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問題--里比多或人的性欲,他本人似乎也就等于了他的研究:“潛意識”是復雜的,“性理論”是下流的,因而弗洛伊德也就變得極為復雜,變得不甚光彩。然而,在理解者的心目中,弗洛伊德是單純的,像他女兒所認為的那樣單純。
弗洛伊德的單純,透過《大西洋海底來的人》劇目中所塑造的麥克,或像銀幕上出現而已經存在于人們心目中的“超人”,能夠得到某種類似的表現。是的,就“單純”作為一種人格特點而言,弗洛伊德和“麥克”,和“超人”是很相像的。他們都不太理解世俗的理念,更不用說市俗的規范了;他們都有著一份固有的坦然,憑著自己的良知和本性來表現真實的自我;他們都有著一份天真,自信而固執地堅持己見;他們都有著一份同樣的熱情,不管是對于真理的追求還是對于人類的責任。與一般的人相比,他們確實是單純的,這種單純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也是一種高尚的人格。
這就是弗洛伊德,在維多利亞道德觀念籠罩下的維也納,他面對傳統的壓力以及社會現實的沖擊,仍然堅持自己的研究,仍然堅持自己的學說。憑著一種對真理的信念,他獨自一人面對整個社會和整個世界,面對來自整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壓力與責難。盡管當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被普遍斥之為“異端邪說”,他仍然是坦然地面對現實。他本人是醫生,是心理分析家;他曾到大學講課,宣傳他的學說;但是曾經在一個很大的教室里,本來有很多學生和學者參加,但是聽到他的“潛意識”理論,聽到他的性欲與心理發展的理論,大多數人都退出了,留下來的只有三個人。而弗洛伊德,面對這三個人,他仍然把他要講的話講完。這是一種勇氣,這種勇氣的背后有著他的特有的單純。
弗洛伊德的單純是與其本性的固執聯系在一起的。鐘斯在其傳記中曾描述弗洛伊德喜歡單純,討厭復雜與變化,提到他的這種性格也表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上,比如他一共只有三套衣服、三雙鞋子、三套內衣,就是外出度長假,他的行李也往往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程度。這表現了他的單純,但也反映了他的固執。弗洛伊德酷愛雪茄,一天要抽二十支左右。單純的性格使得他在探索潛意識以及性欲理論方面義無反顧,固執的一面使得他不能容忍其他人對其理論的修正,更不會輕易地接受他人的建議與勸說。
單純的弗洛伊德使他能在最普通的生活現象中,看到了最為重要的精神分析因素,潛意識中的性本質以及性欲的動力作用;固執的弗洛伊德,使得他在發現這些重要的性欲因素之后,便不能再容忍阿德勒或榮格任何其他的解說。于是,單純與固執,這是同一個弗洛伊德性格中不同層面。
 
(三)工作愛情與希望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單純固執的弗洛伊德似乎是只知道工作,而不懂得生活與愛情。所有看過不同中文版本的弗洛伊德《愛情心理學》的人,也必然會大失所望,因為那并非人們所期望的“愛情秘籍”。但是,不管是對于工作還是愛情,還是“希望”,弗洛伊德都有其獨到的感受與理解。當有人要他展望人類的未來,表達他的理解與期望的時候,弗洛伊德深情地說“愛與工作,這是我的希望。”
“愛與工作”,也是弗洛伊德寄予人類未來的希望,也是他留給世人的印象。盡管不能說弗洛伊德是真正懂得“愛”的人,盡管他十分了解“性”;但是,正如盧梭《懺悔錄》中所聲明的”,又有誰能自信真正懂得了愛情呢。弗洛伊德初次遇見瑪莎的時候,曾有這樣的感觸:尤其是她充滿靈性的眼睛,敏感而溫柔,具有一種透人肺腑的氣質和堅定的自信;微微向上翹起的鼻子,嘴唇紅潤豐滿……濃密的棕色秀發順著耳根服貼地梳在兩旁。這不僅僅是作家所描述的瑪莎,更是弗洛伊德心中的愛情。“你的外表,能體現出你的甜蜜、溫柔與明智。我自己對于形式上的美,總是不太在意,不過不瞞你說,很多人都說你很美麗……但不要忘記,美麗只能維持幾年,而我們卻要一生相處,一旦青春的鮮艷成為過去,則惟一美麗的東西,就存在于內心所表現出的善良和了解,這正是你勝過別人的地方。”這是弗洛伊德寫給瑪莎的情書,其中的熱情與浪漫表現在其執著與智慧之中。不過,這只是弗洛伊德表現愛的一個方面。凡是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他所理解的愛情中,也有對工作的熱情和工作中的創造。
 
 
就工作來說,弗洛伊德堪稱是癡情無限,死而后已。對此,茨威格在其弗洛伊德評傳中曾有生動的描述。弗洛伊德的生活節奏完全服從于自己永無止息的,既有規律又有耐心的工作節奏。在他工作的75個年頭數千個星期中的每一個星期,都限定在幾乎是同一個圓圈中,這一天與另外一天幾乎一樣。茨威格說,“在他從事學術生涯的時代,每星期去大學講一次課,總是在星期三晚上以蘇格拉底式的方法給學生們舉行一次學術研討會,星期六下午安排一次牌局——除此之外,從早到晚,或者是更確切地說是到深夜,他將每分每秒都放在分析、治療、研究、閱讀以及學術思想構思中了。那本無情的工作日歷沒有一頁是空白的,在半個世紀中弗洛伊德忙碌緊張的一天中沒有一個小時不是在精神思維中度過的。”[1]
于是,五十多年的工作與創造,每天治病救人工作十多個小時,挑燈著述直到深夜或黎明,精神分析巨大的成就及其深遠影響,是弗洛伊德在沒有助手和秘書的條件下完成的;每一封信都是他親手書寫的,每一個問題的研究都是他獨自完成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他親自擬定撰寫的。對此茨威格曾感嘆不已:“惟有這樣的創造力,這樣一種偉大的心靜如水,才泄露了他的貌似平庸的外表后面真正的魅力。只有在他這個創造者的領域內,這個看起來平凡的生命才顯示出他自己的無與倫比性和不可比擬性。”[1]
于是,有了愛,也就有了工作的熱情與動力;有了工作與創造,有了愛,也就有了希望。為此,弗洛伊德身體力行,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他在臨終之前曾平靜地說:“我生來要做的事情,我做了。”(The work I was born to do, it’s done.)平淡的話語中包含著何等壯美的一生。弗洛伊德去世的時候,世界仍然籠罩在世界大戰的黑暗之中,那希望之光顯得如此的微弱,正如意識面對那漫無邊際的潛意識存在……但是,對于這微弱的光亮,弗洛伊德是充滿信心的。薪盡而火傳,弗洛伊德留給了我們對于人性的特殊理解,而對于人類自己心靈的理解,又何嘗不是人類的希望呢?
 

[1] 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高覺敷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譯序。
[1] 茨威格:《精神療法》,王威譯,西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3頁。
[1] 茨威格:《精神療法》,王威譯,西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4頁。
 
 
摘自《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申荷永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第一版。
   
   備案號

杭州東方心理分析研究所 www.weixiuqun.com 備案號:浙ICP備13001446號-1

電話:0571-87799633 地址:杭州市蕭山區山陰路590號金帝高新科技廣場3號樓西單元801室

優化支持:誠速寶

首頁   |  關于東方   |  核心服務   |  常見心理問題   |  機構動態   |  專業園地   |  咨詢指南   |  下載中心   |  聯系我們